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文化部关于开展音像市场执法检查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14:18:31  浏览:981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文化部关于开展音像市场执法检查工作的通知

文化部


文化部关于开展音像市场执法检查工作的通知
文化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音像制品行政管理部门:
为了加强对音像市场的管理,打击音像制品违法经营活动,建立有效的日常管理机制,根据’98全国文化市场法制年的统一部署,文化部决定今年5月至7月在全国开展一次音像市场执法检查工作。这次工作的重点是:整顿音像市场秩序,实施音像市场管理评估制度,以量化的标准
衡量音像市场管理工作;提高音像市场行政执法工作水平,加大处罚力度,打击违法经营活动。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这次执法检查工作主要在省会城市、直辖市的市区及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和放映市场活跃的大中城市开展。
二、这次执法检查工作将先选择2-3个管理基础较好的城市先行评估,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在执法检查工作后期向全国全面推行音像市场管理评估制度。为了对日常管理工作水平的评估更科学、更准确,近期各地要对自己的管理工作进行一次自查,对所辖区域内的音像市场进行一
次全面清理,找出问题,及时解决。
三、各地要严格执法,提高办案效率,在执法检查工作中要坚决查处大案要案,取缔违法经营单位。对经国家批准设立、领取音像制品经营许可证,却长期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单位要重点查处。
四、各地音像制品行政管理部门要会同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兜售走私盗版音像制品的活动,对在闹市区、城市主要街道、大型商场、各类批发市场周围及上门推销违法音像制品的活动要重点打击。要下大力气破获经营违法音像制品的地下网络,端掉地下黑窝点,对于触犯刑
律的,要移交公安司法机关查处。
五、各地要根据工作实际在执法检查工作期间组织一次培训,重点培训稽查管理人员音像制品真伪的识别能力和执法能力,同时要组织所辖区域内音像制品经营单位,特别是批发单位、专卖店、经营音像制品的大型商场的主要负责人,学习音像市场经营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盗版音像
制品的鉴别常识,并进行一次考核。要明确责任,提倡音像制品经营单位实行不经营违法音像制品的承诺制。
六、各地要在这次执法检查工作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宣传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音像市场管理的各项法规和音像市场执法检查工作,对守法经营予以表扬,对违法活动坚决予以曝光。各地音像制品行政管理部门要在辖区内各类音像制品经营场所公布、张贴举报电话,加强
群众监督。
七、音像市场执法检查工作是文化市场法制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地音像制品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制定方案,周密部署,积极工作,主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形成合力,做好这项工作。



1998年4月27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严厉打击传销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严厉打击传销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

国办发〔2001〕8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国发〔1998〕10号,以下
简称《通知》)下发以后,各级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等违
法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最近一个时期,传销活动又以各种名目在一些
地区有所抬头,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从原来的“传商品”演变成“传人头”、
“传骨灰安放格位”等,并不断变换手法,更具欺骗性,使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上
当受骗;二是利用互联网、股票期权等新形式进行传销,更具隐蔽性;三是少数
转变销售方式的转型企业销售行为不规范,并引起一些企业竞相仿效;四是参与
传销的人员复杂,一些不法分子、黑恶势力成员利用传销从事其他违法犯罪活动,
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对社会稳定构成极大危害。为此,国务院决定,在全
国范围内开展严厉打击传销的专项整治行动。经国务院批准,现就有关问题通知
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

  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坚持“全国统一领导,
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方针,深入开展打击传销
和变相传销等违法活动,摧毁传销网络,严惩传销头目,揭批传销和变相传销活
动的本质及其危害,遏制传销和变相传销发展蔓延的势头。
  工作重点是:依法坚决取缔各类传销和变相传销;严厉打击跨地域特别是跨
省区从事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猖獗的非法组织和个人;全面清查《通知》发布后
已被禁止传销活动的企业,对违反规定重操旧业的,要从严查处;规范外商投资
转型企业的营销活动,清理转型企业雇佣推销员证书。
  专项整治的重点地区是: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河南、山西、河北、安
徽、江苏、湖南、重庆、北京、上海、天津、辽宁、吉林。其他地区也要同时开
展专项整治行动,并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点抓紧抓好,抓出实
效。

  二、工作安排和主要措施

  (一)排查摸底,制定方案。摸清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的窝点、人员等基本
情况,制定具体方案,组织联合行动,坚决予以取缔。
  (二)突出重点,狠抓大案要案。对跨地域特别是跨省区从事传销和变相传
销活动猖獗的组织和个人,予以严厉打击。在全国范围内确定几个传销组织作为
重点,集中力量进行查处,彻底摧毁其传销网络。各地要对影响面广、规模大、
危害严重的大要案件,组织专门力量,采取“端窝点,抓头目,封账号,吊执照,
退钱款”等强有力措施,彻查彻办。
  (三)严惩传销头目。对宣传、组织、诱导、胁迫群众从事传销和变相传销
活动的头目,要采取有力措施,严密监控,依法惩处。对通过从事传销和变相传
销活动搞所谓“以商养功”、“以商养政”、“以商养黑”的,要重拳打击,决
不姑息。
  (四)强化对外商投资转型企业的监管。对1998年查禁传销时转型的1
0家外商投资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对已发放的推销员证书进
行清理。
  (五)加大对流动人口和房屋租赁管理的力度。发现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线
索,要及时查处。要强化对礼堂、电影院、酒店、茶座等公共场所的管理,防止
传销组织者利用公共场所从事传销的培训、“授课”等活动。严格房屋租赁管理
制度,对为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提供住房和活动场所的,要严肃处理。
  (六)加强宣传引导,强化舆论监督。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
体的作用,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宣传国务院查禁传销和变相传销的有关规定,报
道专项整治行动进展情况。对典型传销案件要予以曝光,揭露传销活动的欺骗性
和严重危害性,提高广大群众自觉抵制传销的能力。
  (七)动员群众广泛参与。要充分利用现有投诉举报网络,通过新闻媒体公
布举报电话,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发挥乡镇、街道基层组织和其他社团组织的作
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违法活动的
氛围。

  三、具体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事关经济秩序和社会稳
定,是当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
有关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严重危害性的认
识,高度警惕,高度重视,把握其游动性、欺骗性和群体性等特征,切实增强紧
迫感和责任感,扎扎实实地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二)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相应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联席会议制度,认真
落实责任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同时,要提供必要的保障,切实解决人员不
足、经费困难等问题,重点地区还应拨出专项整治经费,确保限期内取得成效。
  (三)明确职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继
续加强对传销和变相传销违法行为的查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公
安机关要依法严厉打击利用传销或变相传销进行非法经营、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
活动,同时加强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治安管理;人民银行要对利用传销和变
相传销进行非法集资的行为进行认定,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对外经贸、经济
贸易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外商投资转型企业及其推销员证
书进行规范;民政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做好打击传销的相关工作。与此同时,
乡镇、街道等基层组织也要进一步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监管
工作。要建立省、市、县之间及全国范围的联打联防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
执法合力,强化打击力度,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四)妥善做好善后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握好政策,积
极做好一般传销人员的教育疏导工作,加强与其户口和单位所在地的联系,做好
遣返安置工作。公安机关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
生群体性事件。要及时获取具有闹事苗头的情报信息,及早做好处置突发事件的
准备工作。要将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
段,妥善处理在当地。
  (五)严格依法行政。各级执法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责,对传销和变相传销违
法行为要坚决予以取缔,吊销其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对执法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参与、支持、包庇、纵
容传销和变相传销违法活动的,依法依纪追究其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年十月三十一日

卫生部关于做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下院务公开工作的通知

卫生部


卫生部关于做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下院务公开工作的通知

卫医政发〔2010〕9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2006年以来,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卫生部关于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要求,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坚持制度规范和典型引路,积极推行院务公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院务公开工作应当密切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推进医疗机构民主科学管理,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此,特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下院务公开的重要性

院务公开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医院科学管理和解决群众就医热点难点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认真贯彻实施《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卫生部令第75号),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将院务公开工作有机融入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大局,充分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当前形势下,院务公开的工作方向要有利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医疗服务。

二、紧密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院务公开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不断创新院务公开工作机制,努力提高工作水平。要在全面做好向社会、患者和内部职工公开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及时公开改善医疗服务的措施。医疗机构要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制定的相关文件和出台的有关措施及时向社会和患者公开。在公示医疗服务内容方面,应当以公开医院改善医院服务的措施为创新点和突破点。要重点公开门急诊就诊流程的优化措施、预约诊疗服务的安排、急诊绿色通道建设情况、“先诊疗,后付费”的方式方法、检查结果和医疗费用查询方式、出入院服务流程改善措施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医疗机构改善服务的效果。

(二)公开医疗服务重点环节的服务目标和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向社会和患者公开医疗服务过程中重点环节和“窗口部门”的服务目标和要求,并建立患者投诉管理机制,及时有效处理患者投诉和反映的问题。门急诊服务应当公开专家信息和出诊时间;住院服务应当公开与患者密切相关的核心制度,包括三级查房时限要求、分级护理的服务内涵和服务项目等;挂号、咨询、入出院、收费、药房等“窗口”部门应当公开工作人员信息、工作时间和岗位职责要求;检查诊断服务要公开检查结果出具时限。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维护患者就医权益的同时,还应当合理利用院务公开的载体,公开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应当遵守的规章制度以及所应履行的义务,引导患者有序就医,营造医患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

(三)公开涉及职工利益的改革措施和重要事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制定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内部改革措施和落实“三重一大”制度要求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做到决策过程公开,具体措施公开,让职工了解各项改革措施的目的、方法和要求,切实维护职工权益,调动医务人员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积极性,保证各项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

三、努力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务公开工作

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得到加强,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做好上述单位的院务公开工作,对于引导群众到基层就医、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特点,指导其做好院务公开工作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要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配备的国家基本药物名称、价格,配备血液的种类、规格、价格,与本机构建立双向转诊关系的综合、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或者专科医院名称,支援本单位的专家姓名、专长和服务时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诊、报销的流程和标准等信息纳入公开范围。到2010年底前,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院务公开工作都要做到有制度、有措施,要以院务公开工作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院务公开监督考核,确保院务公开取得实效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逐步建立院务公开监督考核的长效机制,杜绝形式主义,把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不断巩固深化。严格按照《医疗机构院务公开监督考核办法(试行)》要求,对医疗机构开展院务公开的组织领导、范围和内容、时限、方式、效果等进行全方位的监督考核,并作为对医疗机构及其领导班子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要将院务公开纳入医院管理的综合评价体系,结合“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和医院评审等工作,督促各地把院务公开作为医院管理的常规内容。要将院务公开与加强卫生行风建设紧密结合,将其作为反腐倡廉建设、行风建设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措施,加强社会公众和医疗机构职工的民主监督。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九日